为什么我们要学会聚焦 大卫, 30 6 月, 2019 我本人一直信奉一句话:少即是多,大道至简。这也是我之前文章里一直反复在讲的,今天我想再聊聊聚焦的力量。 曾几何时,我自己有个大部分人的通病,涉猎广泛,但是都是三分钟热度,什么都想去尝试,但是什么都没坚持下来,我的很多好朋友给我提过很多建议,说我缺乏定力,眼高手低。 当时不以为意,但是现在想想觉得当时还是太年轻,这可能也是人生必经的一个过程吧,小鲜肉的时候(当然现在也不老)把时间看的没那么重要,青年人嘛,荷尔蒙分泌比较旺盛,所以各种新鲜的想法都会有,对未来看的太乐观,不觉得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所以职场的前几年是年轻人找方向的一个阶段,但我还是比较赞同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多尝试,多折腾,不要成为一只背着理想的蜗牛,因为未来是怎样的你是无法预测的。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说过,不要忽视你人生过往的每个点,正是这些点串联起来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所以你说这些看似分散毫不相关的点反而铸成了一把坚韧无比的剑。 乔布斯年轻的时候做过印刷工,对英文字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这个爱好促成了后来Mac电脑的艺术字体的诞生。 艺术字体和笔记本电脑这两个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竟然碰在了一起,碰撞出来了灿烂的火花。 乔布斯喜欢东方的禅宗,苹果产品中的设计中就透出了一股极简主义的风格,不管是苹果体验店的设计还是本身产品本身,所以我认为苹果是乔布斯的艺术底蕴和科技融合的艺术品。 科技界里的艺术家,艺术界里的科技家。 保持好奇心和不断尝试,这种机会不常有,也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因为了过了某个年龄段,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精力跟不上,大脑的神经元增长越来越缓慢,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下降了。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计算的,我们在说年轻就是资本这也是相对的,那句话咋说的来着,那时候她还年轻,不知道岁月馈赠的礼物已经在暗中打好了价码。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个人的体会就是自己的精力真的太他妈有限了,我恨不得自己长出三头六臂,但是现实是大部分人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 所以我们就要聚焦,像激光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到一点,你可不要小瞧了聚焦的力量,古来今往不管是自然界或者人类社会,但凡是能引起质变的必定是因为聚焦的能力导致。 我喜欢读历史,我总结了一个规律,历史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不太多,能说出来的以上胜多的战役也就那几个,正是因为少所以让我们觉得以少胜多给我们造成了幸存者偏差,以为这是战争的常态。 其实大部分的战争都是靠的集中自己优势的兵力,只去打对方最脆弱的一部,兵力数量上也不可跟对方数量相差太大。 分散兵力是军事家的大忌,尤其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时候,你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分分秒秒被歼灭。即使是在运动战争的形式中也是靠着快速集结自己的优势兵力,以最快的速度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个运动战说的是优势兵力的移动,不是说分散成一盘散沙的移动。 前者像一把锋利的利刃在战场上来回游走,后者像一群待宰的羔羊。 其实这个思维放在个人身上就是说你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想办法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千万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很多人说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觉得这个方法值得商榷,短板一时半会是补不上的,你比如性格,人的性格这辈子如果不是非要经历过大起大落,想改掉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况且有的人经历过大起大落也不一定能改掉。 性格是6岁之前养成的,伴随你的一生,有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会耗尽一辈子的时间同自己的原生人格作斗争,有的人一辈子也就是被圈在这个思维定式里面,出不来,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你说性格是否决定命运,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的,当然我们要考虑的客观环境的存在,长者有言在先:一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当然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以前只觉得这句话太装了,现在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牛人都是靠着顺势而为再加上个人的奋斗啊。 不过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说我们在个人能力的拓展上,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某项技能上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了,可以尝试去学习其他的技能,这个一定是建立在本身吃饭的技能上发挥到了极致的基础上。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比如说你是程序写的很牛逼,你可以尝试学习转换思维,学习运营,学习产品,我跟你们讲在互联网里最怕懂技术的又懂产品和运营,这种人简直是恐怖的存在,玩起降维打击分分钟不给你喘息的机会。 如果你是运营,你可以尝试数据分析,内容营销,学习社会心理学,很多运营做的好的可以去尝试做产品,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必定是一个好的运营,对人性的认知十分深刻,同时也对受众的心理洞若观火,知道受众最需要什么东西,对数据分析和内容营销也是非常在行的。 所以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有时间多去拓展自己的另一项技能,假以时日你也能分秒降维打击其他人。 但是在成为大Boss之前还是先立足根本,不要贪多,把一项技能学到极致。 职场经验 职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