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忍受孤独吗? 大卫, 21 6 月, 2019 我是个音乐发烧友,浸染各种风格的音乐,古典,流行,蓝调,爵士,Hipop,摇滚,轻音乐,EDM都有染指,曾经也有音乐的梦想,当然在18岁以前还有个作家梦,因为高中比较痴迷《新概念作文》和《萌芽》,认识了韩寒,那时候觉得做个作家真酷,经常去他的新浪博客,梦想有朝一日可以即便不能成为第二个韩寒也可以成为韩寒的女婿。 以上这段文字暴露了年龄,满满的青春啊,现在的《萌芽》和新概念作文大赛据说已经只能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了。 因为还有个歌手梦,所以我在18岁那年学会了弹吉他,说来也怪,我吉他学的特别快,别人用一个月才能学会简单的和弦,我基本上一周就学会了,包括大横按最难的那两个 F和弦和Bm和弦,中二的以为从此可以横扫华语乐坛。 哪知道老天爷不赏脸,毕业后让我阴差阳错的进入了外贸行业,后来不知道怎么又从一个文科生转变成建站理工男。当年干净清澈的嗓子如今备受岁月蹉跎,彻底告别乐坛。 所以我的身体里有2个灵魂了,一个是浪漫的文科灵魂,另一个是闷骚的理工灵魂。不晓得这两个灵魂是如何在我身体里和平相处的。 今天写的东西纯属有感而发,写到哪算哪了,因为耳朵里流淌着久石让的音乐,所以思绪会很跳跃,大家都知道宫崎骏的动画大部分是久石让作曲的,但是日本另一个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也经常会找久石让作曲,北野武老爷子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导演,真的是日本国宝级的艺术大师。 文章题目我写的是关于孤独的话题,其实生活在当前如此纷繁嘈杂的环境中,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孤独这种东西的,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很负面的东西,其实不然,学会和孤独相处是一个人成熟最重要的标志和必经的过程。 我们可以做个试验,阅读我这篇文章的伙伴们,我们打个赌,微信的朋友圈关闭1个周或者2周,看你能不能做到把注意力从别人转移到自己,把刷朋友圈的时间用来阅读或者陪孩子,陪家人,或者用来思考。 我觉得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当然你们可以到时候来打我的脸,反正我脸皮厚。 我们大部分人的精力每天被各种看似忙碌实则无意义的事情瓜分的一干二净,我抖音就下载过一次然后接着卸载了,微博注册了8年,登录的次数1个手数的过来,结果密码都忘记了,朋友圈关闭了1年了,我发现我发不发朋友圈其实对我的朋友来说根本不重要,只是你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 很多人都把交朋友的数量看的太重要了,反而忽视了朋友的质量是最重要的,就好比外链获取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是最重要的。 你认识了很多人并不能代表你就上升了一个层次,大家都是成年人,彼此都是看利益交换的,这个社会确实就是这么的赤裸裸。 这个世界其实谁离开谁,太阳还是照常东升西落,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别太把自己不当回事。 因为社交软件这种产品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交需求,排解孤独和无聊,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满足内心的小小的虚荣,被点赞本身就是满足了被认可的内心需求。 不管我们是单身亦或是结婚有孩子了,我都认为彼此之间留个属于自己的专属空间和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审视自己,独处一小会,安静的思考不要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 人跟人之间的相处,我觉得叔本华的比喻真的恰如其分,他把人跟人的相处比作寒冬里一群抱团取暖的刺猪,因为彼此离着太近扎伤了彼此,只能选择一个比较适当的距离既能温暖彼此又不伤害彼此。同时又好比我们把手放在火苗上取暖,太近了灼伤自己,太远了又感受不到暖和。 所以我们在跟人交往的时候,保持一定的距离即可,不要走得太近,但是也不要过分的疏远彼此,尤其是在我们中国这个人情大于契约的社会。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在孤独和独处中保持一颗审视思考的心,有些事情只有当自己深刻思考之后才会明白,这也是我这几年的一些过来经验。 有些非常低端的猴子把戏以前看不破,现在也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社会阅历是一方面,思考带给我的好处也是另一方面,大部分人都说对的不一定就对,上面精英说的也不一定对,因为有个东西叫阶级。 洗洗睡了,十二点了,大家周末愉快。 生活感悟 生活感悟